光伏电站生命周期≥25年,这是众人所熟知的光伏基础概念之一。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知识点则是上述公示成立需要的必备条件,即长达25年的运营维护。历经半年左右时间的前期设计、选址及建设后,一座光伏电站便进入了25年之久的运维市场。
从2013年开始,随着国内终端应用市场的大跨步,特别是度电补贴制度的实施,保障光伏电站高效运行的运维系统逐渐备受关注,企业竞相推出解决方案。至2015年“互联网+”概念的爆发,开始让最具互联网基因的运维系统大放异彩,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运维“平台”兴起,传统“擦板子”的运维模式也在大数据的催发下向资产化管理智能变革,并且正好契合了当下分布式光伏广而分散的的管理诉求。
洗牌前夜“百家争鸣”
市场热点少不了的一定是追逐的企业数量。据业内人士介绍,从事光伏运维业务的相关企业曾多达300家。背后的源动力无疑是持续扩大的市场规模。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分布式光伏装机将达60GW。按照光伏运维(数据采集+运维)约占电站成本(7元/w)1%计算,“十三五”期间分布式光伏运维市场规模将突破40亿元。
与此同时,不同于集中式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多依附于建筑,靠近用户侧,规模小而布局分散,这些特性更加决定了其对后期运营维护的需要,不仅系关发电量,更是资产与人生安全的保障。
当下,组建运维团队已成为分布式光伏开发商的必备动作。而市场上提供分布式光伏运维服务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设备企业延伸提供运维系统服务,如华为、阳光电源、晶科电力等;另一类则是以运维软件及服务为主业的第三方公司,国能日新、远景能源、萨纳斯等。两类企业数量皆在分布式光伏热潮下大肆增长,然而,良莠不齐也相伴而生。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发电标准处处长汪毅曾表示:“目前国内光伏电站运维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电站存在运维规章制度混乱,执行力不强,严重影响了电站发电量的提升和正常运行。”电站业主的亲测也得出同样结论,“合格的运维方案基本涵盖‘监’‘运’‘检’‘维’四方面,看似雷同,实则运维结果千差万别,监测精度粗糙、参数不准确、不满足电力规约等问题时有发生。”某分布式光伏电站业主透露。
未来3年之内光伏运维行业开启洗牌模式成为行业主流预判。
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运维平台
竞争激烈,同时也意味着创新突破,至少主流企业承担着助推行业向前一步的责任。
国能日新遇到的因设计、施工而造成光伏电站故障的案例不胜枚举:“2014年4月,某电站在接入国能日新分布式光伏监控运营管理平台后,通过光资源评估及发电量指标测算模块发现,该电站在设计建设阶段遗留下的组件布置不合理,存在遮挡,最后经过调整电站健康程度提高了40%,电站收益提高了25%。”
基于此,包括国能日新在内的运维服务企业开始主导光伏“建维”,将运维前置,从前期选址、资源评估、设计、建设到后期运营贯穿电站全生命周期。
以前期选址为例,若电站本身位置不合理,那后期再好的设备、运维都是事倍功半。“国能日新结合高精度气象信息,为电站前期提供年平均辐照量、安装最佳倾角、最佳倾角可利用小时数、水平面可利用小时数、经纬度、地址等,护航光伏电站的‘第一步’。”国能日新工作人员介绍。
tg: 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发电系统 太阳能控制器 太阳能led路灯 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 太阳能野外监控系统 太阳能路灯 离网发电系统 太阳能监控系统 太阳能供电设备 光伏控制器 太阳能逆变器 mppt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