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在浙江嘉兴秀洲区的光伏小镇会客厅里,来自秀洲光伏小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汪总正向两位来访的客人介绍光伏小镇的建设经验。算上这次,这已经是他当天接待的第三波客人。
而汪总说,这样高频率的接待早就是“家常便饭”。过去一年中,几乎每天都会有政府、能源机构、学校、企业的客人前来。他们对这里感兴趣的原因,或者说最想了解到的细节,都与会客厅墙上的一条上升曲线有关。
这是一条嘉兴市光伏发电装机量变化曲线,2012年年底,嘉兴光伏装机容量仅为8.45兆瓦,但截至2017年9月底,光伏装机已经达到1851.44兆瓦。而今天在嘉兴市全部能源供应中,仅秀洲区的光伏发电,就占了1/6。
不仅是嘉兴秀洲,中国光伏整体装机的走势,也是这样一条类似的上升曲线——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光伏装机从2012年年底的5万兆瓦左右,上涨7倍左右,至2016年年底已经达到35万兆瓦;风电也同样呈现上升态势,2012年,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约600万兆瓦,而到2017年年初,已接近2012年的3倍。
光伏和风电的装机逆袭,事实上折射了中国能源供给结构的逆袭。
这种逆袭,具体表现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上。其中不难发现,实现多元化,既是过去五年的原则,也是未来五年的方向。
从煤统天下,到绿能参与
有人曾把能源供给的变化看做“一升一降”:即煤炭生产比重持续降低,以及清洁能源比重的不断提高。
两者的变化,几乎都是从2012年产业寒冬开始的。当时,由于煤炭价格下跌,行业产能过剩、生产集中度低,人均效率低,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集中暴露。与此同时,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也因海外“双反”,遭遇了全行业寒冬,部分企业深陷资金链断裂和债务恶化中。
也正是因为两者的类似境遇,人们意识到,能源行业需要一次彻底的自我修复——对煤炭等传统能源,原有的粗放式发展导致了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不合理,这让行业已很难适应未来的变化。亟需淘汰落后产能,努力发展附加值更高的煤化工产业;对于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既有“两头在外”的模式已经被堵死,出口已经不是唯一的良策。与之相比,国内市场还是尚未开垦的蓝海,存在可以挖掘的可能。
于是在2013年,煤炭经历全行业亏损之后,部分企业开始兼并重组,1年后,随着兼并重组的范围逐渐扩大,煤炭去产能大幕正式展开。
风电行业的逆转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由于国家电网加大对风电新能源的输送力度,限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企业获得造血能力之后,再次发力新建项目,于是当年,风电装机从2010年以来首次企稳回升。
此后几年中,煤炭过剩产能逐渐离场、绿色能源纷纷入场成为常态,而在一出一进之间,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从黑金领军,演变为绿能参与。
2016年,原煤生产在2013年达到39.7亿吨之后,连续三年下降。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6.5亿千瓦中,并网光伏已经达到7742万千瓦,比2012年增长了21.7%。
tg: 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发电系统 太阳能控制器 太阳能led路灯 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 太阳能野外监控系统 太阳能路灯 离网发电系统 太阳能监控系统 太阳能供电设备 光伏控制器 太阳能逆变器 mppt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