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网发电系统(一周离网发电系统热点资讯盘点)

时间:02月20日 来源:离网发电系统 访问:
(离网发电系统)

 11月份,全省电力运行平稳,电力供应充裕,安全形势保持平稳。

 
一、全国电力运行情况
 
11月份(截止11月30日),全国发受电量495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年累计,全国发受电量5.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调度口径)
 
二、山西电力运行情况
 
(一)发电情况
 
1. 发电装机
 
截至11月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7992.75万千瓦。其中火电6332.69万千瓦,占比79.23%;风电856.63万千瓦,占比10.72%;水电244.15万千瓦,占比3.05%;太阳能发电559.29万千瓦,占比7.00%。
 
2. 发电量
 
11月份,全省发电量251.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7%。其中火电214.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8%;风电24.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82%;水电5.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48%;太阳能发电6.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86%。
 
1-11月份,全省发电量完成2488.6千瓦时,同比增长9.96%。其中,火电2261.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8%;风电138.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3%;水电38.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4%;太阳能发电49.5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03.45%。
 
 
 
2016年、2017年发电量对比(亿千瓦时)
 
3. 发电利用小时
 
1-11月份,全省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3209小时,同比增加99小时。其中,火电3594小时、同比增加158小时;风电1696小时、同比增加26小时;水电1589小时、同比增加123小时;太阳能1238小时、同比增加235小时。
 
 
 
2016年、2017年全省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对比(小时)
 
(二)用电情况
 
1.最大负荷
 
11月份,全省最大用电负荷2838.1万千瓦,同比增长8.91%。
 
2.省内用电
 
11月份,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77.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4%;各产业及居民用电量同比增长分别为9.10%、6.27%、11.16和11.65%;各产业及居民用电量占比分别为1.28%、79.76%、9.91%和9.05%。
 
1-11月份,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完成1798.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0%。其中,第一产业38.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3%;第二产业1414.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6%;第三产业180.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5%;城乡居民生活165.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8%。
 
 
 
2016年、2017年用电量对比(亿千瓦时)
 
3. 外送电量
 
11月份,全省外送电量完成73.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5%。其中,省电力公司外送电量23.21亿千瓦时(外送京津唐9.41亿千瓦时、外送特高压为2.29亿千瓦时、外送河北11.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4%。
 
1-11月份,全省外送电量累计完成689.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0%。其中,省电力公司外送电量135.72亿千瓦时(外送京津唐46.27亿千瓦时,外送特高压27.50亿千瓦时,外送河北61.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8%。
 
 
 
2016年、2017年外送电量对比(亿千瓦时)
 
1-11月份,累计达成直接交易合同电量525.73亿千瓦时,完成457.35亿千瓦时,合同完成率86.99%。
 
三、运行分析
 
(一)省内用电需求快速增长拉动全省发电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1-11月份,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60%,比全国平均增速高4.1个百分点。各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均为正增长,二三产业用电增速均超过11%。工业经济恢复增长拉动工业用电量和全社会用电量呈现快速增长,四大重点行业用电量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有色、化工累计增长分别达18.82%、14.39%。各行业前十位大用户累计用电增速分别为“八正二负”、“七正三负”、“两正四负”、“六正四负”,其他行业典型用户用电增速为“八正二负”。 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完成前三位的是运城(25.61亿千瓦时)、太原(22.60亿千瓦时)和晋中(16.44亿千瓦时)。受环保限产影响,临汾地区用电量增速出现负增长,其余10个地市用电量继续保持正增长态势。
 
(二)外送电表现不一,总体仍呈增长态势。
 
受环保限产等因素影响,11月外送京津唐和河北南网电量出现明显回落,但新增雁淮直流外送江苏电网电量拉动全省外送电量当月和累计均呈现正增长。11月份,全省外送电量完成73.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5%;累计完成689.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0%。
 
一、多晶硅价格呈“√”走势
 
2017年我国多晶硅全年均价为13.50万元/吨,同比小幅上涨5.6%。全年多晶硅价格呈现“√”走势,最高点和最低点都高于2016年,周均价从1月初的14.00万元/吨,上涨到2月底的14.27万元/吨,涨幅为1.9%,随后断崖式下跌至4月中的全年低点10.85万元/吨,跌幅达到24.0%,触底反弹后一路回升至12月底的15.28元/吨,涨幅达到40.8%。
 
关于2018年价格预测:预计春节前受假期物流影响有一波备货刺激需求,故1-2月份多晶硅价格仍有支撑,节后初期因政策刺激尚不明朗,下游或采取观望态度,需求收缩将导致价格些许回落,后期随着“630”补贴调整节点将至,引发新一波抢装潮,多晶硅价格将触底反弹。下半年陆续将有10万吨/年左右的新增产能释放,形成供应压力,但终端需求或将因年底前第二次抢装潮而延续旺盛需求,因此2018年多晶硅价格将很有可能再现2017年价格走势。
 
二、国内供应足量增长
 
截止2017年底,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由2016年底的17家增加至22家,有效产能共计27.6万吨/年,同比增加31.4%,较2016年净增6.6万吨/年,2017年国内多晶硅产能增加6.6万吨/年,新增产能包括新建企业释放产能(东方希望1.5万吨/年、江苏康博1万吨/年、河南恒星5000吨/年、鄂尔多斯2400吨/年、宁夏东梦1000吨/年)以及现有企业技改优化产能(新特能源1.4万吨/年、新疆大全8000吨/年、四川永祥5000吨/年、洛阳中硅3000吨/年、内蒙盾安2000吨/年、陕西天宏1000吨/年)等。截止2017年底,超过万吨级产能的中国多晶硅企业达到10家,分别为江苏中能(7.4万吨/年)、新疆特变(3.6万吨/年)、大全新能源(2万吨/年)、四川永祥(2万吨/年)、洛阳中硅(1.8万吨/年)、亚洲硅业(1.5万吨/年)、东方希望(1.5万吨/年)、江西赛维(1万吨/年)、内蒙盾安(1万吨/年)、江苏康博(1万吨/年),这10家企业的产能占据国内总产能的77.4%,2017年全年产量占比达到82.6%。
 
2017年国内多晶硅产量达到24万吨,同比大幅增加23.1%,较2015年更是增长42.0%。分季度产量数据来看:1季度产量5.75万吨、2季度产量6.05万吨、3季度产量6.04万吨、4季度产量6.19万吨。在国内各大厂商检修集中的下半年,产量都比上半年高出3.6%,一方面与终端需求的刺激有关,非检修企业都开足马力保供应,另一方面是东方希望、江苏康博、河南恒星、鄂尔多斯等新兴企业达产后产能在下半年逐渐释放。
 
根据最近统计情况看,按企业规划统计2018年多晶硅产能新增量将达到15.7万吨/年,其中11.9万吨/年在下半年释放,故2018上半年实际新增量来自于2017年年底投产企业产能释放量,即天宏瑞科1.9万吨/年、鄂尔多斯8000吨/年以及内蒙东立6000吨/年在2018年上半年达产,到2018年中,月产量预计在2.2-2.3万吨/月。根据各企业投产及达产计划估算,2018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大约在14万吨,同比增加18.6%,全年产量将达到30.3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6.3%。
 
 

tg: 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发电系统 太阳能控制器 太阳能led路灯 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 太阳能野外监控系统 太阳能路灯 离网发电系统 太阳能监控系统 太阳能供电设备 光伏控制器 太阳能逆变器 mppt控制器

上一篇:太阳能监控系统简介_工作原理_作用_特点 下一篇:北京太阳能野外监控系统采购,去哪里买_采购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