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光伏电站建设热潮持续了一年多后,新能源并网难的问题在太阳能领域重复上演。繁琐的流程以及额外的并网成本已经让电站投资方不堪重负。
“两年跟了六个电站,没有一个并网是顺利的”。
今年刚满30岁的程风是一家民营光伏企业的电力工程师,两年前由“技术”转向“商务”,主要负责和电网公司沟通,联系电站的并网事宜。“六个电站中,有三个到现在还没有并网,并网的那三个,短的也要四五个月,长的一年多”。
当这些动辄投资上亿的光伏电站建成之后,并网成为难题,电网公司繁琐的申报程序,至少要花掉光伏电站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各地电网公司不断变换的要求,也让光伏电站的成本在预料之外层层累加。并网设备之外,输电线路也成为光伏企业必须承担的义务,许多光伏企业已经对此见惯不惯了。
“晒着太阳就把钱挣了”?现实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好。
繁琐的手续
再过一个月,程风就得继续和电网公司打交道了。程风的公司在四川遂宁投资一个地面光伏电站,在前期设计院的设计方案出来后,程风就得开始拿着这些方案一一拜访四川省电网公司的各个部门。
这也是他一年多累积下来的经验。2011年底,光伏企业们为享受国家发改委1.15元/千瓦时的太阳能上网电价,在青海格尔木的戈壁滩上掀起光伏电站抢建潮,但由于前期和电网公司缺乏沟通,建成的光伏电站却并不了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能白白的闲置在这片戈壁荒滩上。
经过一年多来的摸索,光伏电站的投资方对并网审批流程逐渐了解。一般来说,客户中心、营销部、发展策划部是负责并网的主要部门,材料递交给它们之后,再由它们协调下属处室具体执行。
“整个程序跑下来,顺利也得要四五个月”,程风说,为了节省时间,他在拜访了三大部门之后,就绕开流程,直接和处室交流,“这样它们一接到上面的指令,就会对我们有印象,省时间”。
但即便如此,也只能尽某种“人事”,解决不了并网的难题。程风接手的项目中,有一个电站两年多时间也没有并上网。据其介绍,在他的同行中,像他这样的情况十分常见。
如今这家企业在接“EPC”项目时候变得更为谨慎:手续不齐全的项目不接;接项目之前,要调研当地电网公司的态度,对光伏电站是否重视。
2012年10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简化了并网流程:地市公司受理并网申请后20个工作日内,实施安装。在受理并网验收及并网调试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关口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服务;全部并网流程办理周期约45个工作日,不走常规电源的并网流程。
多出来的成本
从稳控装置、无功补偿设备以及有功功率控制设备、无功功率控制设备……一位光伏企业负责人估算,一个电站做下来,并网设备的花费总得要“五六百万,不管规模大小”。
一家总部设在北京的民营光伏企业在四川投资一个装机规模30兆瓦的光伏电站,光并网设备和输电线路建设总耗资超过一千万元,占到总投资的10%。这家企业的总工程师还为此庆幸,“这还是我们做了工作的,要是电网公司让我们接到更远的变电站,花的钱还要多”。
事实上,这使得光伏企业不得不面对专业领域之外的事情,建输电线路、变电站,必须征用土地,这还得自己和当地老百姓去谈。
即便如此,由于各地电网公司的不同要求。光伏企业还得面临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某民营光伏企业在浙江投资有一个3兆瓦的小光伏电站,原先已经和当地电网谈妥,接入400伏的线路,但现在电网公司改变了注意,要求其接入20千伏的线路——这意味着许多设备需要重新改造,需要再投入一笔钱。
某光伏企业总监告诉记者,他们投资的一个电站甚至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于需要采购的并网设备,供电公司甚至指定了具体品牌。
该总监介绍说,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并网审批,他们一般都会“尊重电网公司的意见”。在最后的光伏电站并网监测环节,他们也会委托电网公司来寻找第三方监测公司。
“通常电网公司会找当地电科院,有的也会找一些其他公司”,该总监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要电网公司认可,这样检测结果才能得到承认。不过让他不理解的是,同样的检测服务,各地的收费标准却不一样,“相差可以高达好几倍”。
一位业内人士对此颇有微词:“接入电网所需要的具体花费,能不能做到全国统一?即便各地有特殊情况无法统一,能不能做到实现公开、透明?”
tg: 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发电系统 太阳能控制器 太阳能led路灯 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 太阳能野外监控系统 太阳能路灯 离网发电系统 太阳能监控系统 太阳能供电设备 光伏控制器 太阳能逆变器 mppt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