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电池组件方阵容量的计算PV(wp)=负载日耗电量(Ah)@(1+方阵损耗系数)@(1+线路损耗)AG逆变器AG蓄电池充放电At1@(M+N)AN@PV峰值电压(v)@k1(安全系数)式中:M)蓄电池过放后再重新充满所需要的时间;N)系统设计时取定的连续阴雨天数。
具体的方阵分组这里不再赘述了。在上述设计中包括一些科研机构也存在一个误区,缺少(M+N)AN这项。
M、N的取值要根据当地的太阳辐照情况合理选择搭配,如在太阳辐照好的地区,N值可以取小些,如13天,M值可以取大些,如2030天;在太阳辐照差的地区,N值就可以取大些,如35天,M值就可以取小些,如1020天。
缺少该项,蓄电池1的容量再大也只能是/一次性0放电使用后的摆设,即只能在开始满荷放电时起到维持阴雨天数的作用而过放后就不能再被充满了,这样可造成蓄电池迅速的容量衰减。
上式中k1值是方阵容量的安全系数,很多设计就是用这个值来调节蓄电池的过放问题,但根本不能量化。认为要提高安全性就大幅度加大k1值,如取到115;认为不需要太可靠,k1甚至取0181.大部分设计k1都是取1或1以下。这样带来的后果是要么高成本投入,要么是系统根本不具备自恢复能力。
蓄电池容量的计算B(Ah)=负载日耗电量(Ah)@(n+1)A放电深度@(1+温度系数)@k2(安全系数)在这个计算中,1)这个因素,n个阴雨天要以蓄电池当天充满后第2天开始算起,故n个阴雨天需要持续n+1天。不少设计中为减少系统成本投入不考虑温度系数,蓄电池在现阶段来看无论是铅酸电池还是胶体电池受温度影响都非常大,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确定了t1、PV、B后,再计算所需要的控制器、逆变器、线路及固定结构就可以了。2月均能量需求平衡的设计思路所谓月均能量需求平衡,是指系统以月平均峰值日照时间为依据进行计算。月平均峰值日照是某斜面如B面上的平均太阳日均辐照量Ht.这样Ht在不同的月份就累计有了12个值。这种计算方法比第一种科学的多,避免了辐照量特别差的月份系统出现瘫痪,照顾了全年系统的稳定运行。把日均时间分的再细如周日均等意义不大,这样不仅带来计算量的大幅度提高,而且也没有实际意义,因为没有哪个地区的天气是在每个月份的每个星期内反复变化。下面展开来讲一下该类计算方法。
tg: 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发电系统 太阳能控制器 太阳能led路灯 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 太阳能野外监控系统 太阳能路灯 离网发电系统 太阳能监控系统 太阳能供电设备 光伏控制器 太阳能逆变器 mppt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