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模式易复制
①多方协同,合力推进。彬县政府将该项目列为重点项目,建立考核机制,由县领导亲自挂帅,县纪委、发改委等部门协同推进,责任落实到人,妥善解决了屋顶农户、项目业主、项目承建方、电网企业等多方利益关系问题。地方电网企业成立专项工作组,在接入方案办理、项目验收、并网接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项目从筹备到并网发电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②运作灵活,有竞争力。业主单位与承建方EPC合作,由承建方先行全额垫资进行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直至并网发电;电站投运后,业主单位通过融资对电站一次性回购,并进行后期运维,承建方从业主单位回购交易中获利,双方受益。该模式有效解决了分布式光伏项目初始期投入较大,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在建设和初期运营中也得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经济效益突出
①投资主体收益稳定。该项目总投资1.4亿元,采用多晶硅组件,成本2.8元/瓦,逆变器成本0.27元/瓦,因采用省内光伏组件,可享受建设期1元/瓦建设期补贴,后期运维每年0.07元/瓦,电站寿命25年,预计每年发电量约0.216亿千瓦时,每月由电网企业根据标杆电价支付电费,电价补贴部分由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发放,预计年收益2116.8万元,约8年收回成本。
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当地缴税360万元,并可持续25年每年为每户村民发放约500元屋顶租金,增加了农户收入。
社会效益显著
①优化了当地能源结构。该项目的接入壮大了当地清洁能源产业,为地方电网注入了新的电源点,就地平衡负荷,改善了当地配电网的电能质量。
②推进了新农村绿色发展。该项目利用新农村闲置屋顶,无污染,不占用土地,节约资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符合产业政策
①不受规模限制手续简便。该项目属于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不受年度开发规模限制,政府部门可随时受理项目备案,项目投产后即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范围。
②有效解决了消纳问题。近期,国家能源局2017年前三季度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的通报显示,陕西省前三季度弃光率达6.8%,居全国第三,弃光电量达2.7亿千瓦时,“弃光”问题突出。该项目多点接入,各光伏电站通过升压T接至公用电网配电线路上,所发电量就地消纳,有效解决了“弃光”问题。
彬县24.4MW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显示出我国光伏分布式前景可期。项目从建设到投运的过程,与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从集中式开发转向集中式与分布式开发并举同步。当前,在光伏发电消纳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国家能源“十三五”规划和各项配套政策均清晰表明了鼓励光伏分布式开发的态度。虽然分布式开发不能彻底解决目前我国光伏发电消纳面临的根本问题,但至少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推动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发展。
光伏分布式开发需要因地制宜。个性化是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最大特点,与集中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分布式的发展不仅受制于光资源禀赋,也受制于当地电网条件、接入能力和接入距离。对分布式光伏的定义、项目选址、开发运行以及进一步提高当地用电的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和论证。
地方政府和电网企业的意愿是关键。该项目实现了共赢,是在政府部门、开发企业、电网企业、农户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下取得的。分布式光伏对于县域经济来说是个新业态,接入的实质是提供了一个新的电源,增加了负荷预测和电网运行管理难度。未来,随着分布式电源继续增加,势必加剧电网运行管理的压力,甚至会出现电源、电网、负荷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因此,区域规划必须随时跟进,才能防止集中式新能源消纳难题重演。
加快制定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规范。建议尽快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及时修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光伏发电运营监管暂行办法》,明晰分布式光伏发电定义和政策导向,规范规模管控、项目管理、监测监管、政策支持,以及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尽快制定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设运行维护、接网设计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彬县24.4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目前新能源“弃光”现象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打好扶贫攻坚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提供了新动力。该项目特点突出、多方共赢,对陕西省乃至全国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必将产生积极的示范带动效应,值得在相似条件地区推广。
能源结构调整思路和主要目标
按照《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我省能源发展将抓住当前能源供需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严格控制新增煤炭消费,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能源结构调整的思路是: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降低煤炭消费比重;积极拓展天然气消费市场,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积极发展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能源,有序发展气电,优化发展煤电,合理增加接收西电,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预计到2020年:
——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3.38亿吨标准煤以内,“十三五”期年均增长2.3%。其中:
煤炭消费约1.65亿吨,力争实现全省煤炭消费零增长,其中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负增长;
石油消费约5000万吨,年均增长约1%;
天然气消费约28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约14.1%,比2015年翻一番。
用电量约67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约5%。
——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其他能源的比重分别达到36.9%、22.1%、11%、3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26%。“十三五”期间,煤炭消费比重下降3.6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3.7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
——电源结构逐步优化。省内电源装机容量约1.34亿千瓦,其中:
煤电约6400万千瓦,占47.8%,比2015年下降11.2个百分点;省内煤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
气电约2300万千瓦,占17.2%,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
核电约1600万千瓦,占11.9%,比2015年提高3.5个百分点。
水电(含抽水蓄能)1570万千瓦,占11.7%,比2015年降低2个百分点。
西电东送能力约4000万千瓦,比2015年提高500万千瓦。
全省“十三五”规划新增电源约3600万千瓦,其中煤电约600万千瓦、气电约900万千瓦、核电约800万千瓦、抽水蓄能约2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约1100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中,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气电等清洁电源比重占83%。
——“十三五”期单位GDP能耗下降17%以上。进一步加大节能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tg: 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发电系统 太阳能控制器 太阳能led路灯 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 太阳能野外监控系统 太阳能路灯 离网发电系统 太阳能监控系统 太阳能供电设备 光伏控制器 太阳能逆变器 mppt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