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led路灯(光伏产业的“一带一路”商机)

时间:02月26日 来源:太阳能led路灯 访问:
(太阳能led路灯)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纵深推进,在超过6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加强电力行业互联互通,提升光热建设“硬实力”,已然成为各大光热企业关注的焦点。

 
“一带一路”涉及我国18个省(区),向海外延伸64个国家。2017年9月,光热发电龙头首航节能与中核核电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投资150亿元在“一带一路”沿线内蒙古或东北三省光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开发500MW光热电站项目。在此之前,首航节能还先后与AREIIDU、SOLEKTRA签署备忘录,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区域—非洲。
 
光热发展与“一带一路”高度契合
 
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占多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能源和需求分布不均衡,但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互补性强。通过能源电力互联互通,有利于增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经贸联系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平发展。
 
从区域分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路线陆海分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北地区延伸,海上丝绸之路则途径南亚、印度、中东、北非地区,这些区域不仅拥有丰富的光热资源,还为光热电站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交流平台,均适合大规模发展光热产业。
 
另据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世界新能源投资主要分布在欧洲,之后逐渐下降,度过了黄金期,转向美洲。而如今,北美的新能源投资也趋于放缓,转向亚太地区,主要在中国、日本和印度。同时,中东和非洲也成为正在起步的新兴投资市场。从投资类型来看,光热发电微乎其微。但这也是光热发电企业的机会所在。
 
除了上述有利条件,光热发电还有一个“先天优势”。从本质上讲,光热发电是一种大规模能源基建项目,是对传统火电的升级改造,不论是在设备制造还是在电站建设方面,都涉及很多行业。光热发电系统由太阳岛、储热岛和常规岛组成。太阳岛、储热岛不仅有导热油、熔盐、熔盐罐、换热器等化工行业常见产品和装备,还涉及玻璃、钢材、控制设备、基建工程等,随着项目的“走出去”,会带动国内相关大宗产品、装备及基础建设能力的输出。常规岛主要是热—电的转换过程,与常规火电并无差别。
 
“做光热发电,从材料上看,所有和常规火电相关的行业,都能在光热发电的产业链上找到对应的位置”。首航节能光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姚志豪曾表示,政府在鼓励电力装备走出去,基建走出去,而现在国内火电产能过剩,污染治理压力大,火电在国内肯定不能再大量增长。
 
传统产业的出路是升级改造,光热发电“走出去”不但为其提供了新机遇,还可以带动整个火电产业链的装备、技术、人才出口,包括锅炉厂、汽轮发电机厂、空冷设备制造厂等装备制造企业,火电电力设计院、火电电建公司也将受益。
 
“一带一路”沿线光热市场有多大?
 
在“一带一路”路线图中,显然不能缺少沿线各国之间的能源合作。而能源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行业之一,已展现出从单边向区域性合作的转变趋势,为中国光热发电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据CSPPLAZA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球光热发电已建成装机总量达5017MW,在建装机总量约为5705MW。建有光热发电项目的国家共计24个,除中国外,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还有沙特阿拉伯、埃及、印度、以色列、科威特、泰国、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等九个国家。
 
 
 
从表中可以得知,“一带一路”沿线九国(不含中国)的光热发电已建成装机总量占比较少;但从在建装机总量来看,占比较大。未来几年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光热市场有望成长为全球光热市场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中国企业应练好“内功”抱团出海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顶层战略,其关联项目必将受到各个方面的支持。对中国光热企业来说,现阶段,我国光热发电行业尚处商业化开发的示范阶段,光热企业亟待苦练“内功”深耕国内市场,为“走出去”打好基础。在光热发电市场尚处于前期试验和开发的背景下,要想积累系统集成经验、树立系统集成优势,光热发电示范项目无疑是块敲门砖。通过示范项目的建设及运行,打通和完善产业链,验证国产化设备和材料,提高系统集成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光热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土地、融资、并网管理等政策的完善,以此提升光热发电“走出去”的整体实力。
 
同时,我国光热企业“走出去”还将面临诸多挑战,如当地复杂的经济环境、法律法规、项目融资等。如欲“走得出”且“走得稳”,我国光热企业需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互相借力,因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蛋糕不可能被独享,没有一个企业能把每一个产业链都做到完美。
 
有相关专家认为,光热走出去门槛更高,应进行资源整合。例如由国内厂商提供技术支撑,借用国外更好的融资渠道。同时,中国的企业之间,制造商和投资商之间也应该更好地互补,形成规模化和集群化。
 
 
日前,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发表声明称,将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在涉及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领域对中国正式启动贸易调查。此次调查立即引发中国光伏行业担忧,因为该行业近年来已经连续多次遭遇国际贸易壁垒,而此次“301调查”的主要调查对象又是中国。
 
不过,《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研发现,部分中国重点光伏企业已逐步安排撤离美国市场。记者“摸底”的4家光伏企业,在2011年11月美国光伏“双反”调查之后就大幅调整市场战略,其中3家江苏光伏企业今年1—8月的对美出口业务额均为“零”。
 
 
 
“受制于人难免是一场噩梦”
 
业内专家表示,美国的光伏市场潜力巨大,因而一直备受中国光伏企业关注。但由于“双反”影响,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市场中的美国市场份额(不含海外工厂向美国出口的数据)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仅为约13%。2016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14.76GW,同比暴增97%,堪称“光伏大跃进”,但同期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市场中的美国市场份额下降到11%。
 
有受访者认为,受“美国优先”政策影响,2017年我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仍存在较大不利的变数。“我们对涉美业务持不乐观态度,继续开拓美国市场存在较大风险。”江苏一家光伏企业负责人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美国以及欧洲类似“301调查”的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敲响了警钟——“受制于人难免会是一场噩梦”。“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国,更是最大的光伏制造国,因此,未来数年主要市场仍在国外。但全球经济形势下行时,某些国家认为光伏产业由自己‘组装’似乎更为经济,而且可以捎带着解决国内的就业问题,贸易保护也就在所难免。因此,中国企业将目光转向更广泛的市场势在必行。”上述专家说。
 
国内光伏产业矛盾突出:产值增长,弃光率居高不下
 
工信部发布的“2016年我国光伏产业运行情况”称,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持续回暖,2016年总产值高达3360亿元,同比增长27%;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规模全球占比均超过50%,继续位居全球首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因此将2016年定位为光伏发展的“景气年”。
 
然而,在认可“产业回暖”的同时,业内人士对这一巨大机遇却有些“爱恨交加”,因为在融资难、成本高、回收慢、并网难以及土地性质不明晰等诸多核心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之前,中国“过剩”的光伏产能很难有成熟市场与之匹配。甚至有专家认为,在光伏产业市场应用体制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国内的有效需求不可能大规模生成。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资料发现,2016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GW,累计装机容量77.42GW,均为全球第一。而与此同时,由于不能及时消纳和安全外送,2016年仅西北地区放弃不用的光伏发电量就达70亿千瓦时,平均“弃光”率近20%,甘肃、新疆这一比例更是高达30%、32%;进入2017年,一季度全国平均“弃光”率仍达到13%。
 
一家规模较大的光伏企业负责人特意提到“6˙30”事件。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发文规定,全国一类、二类、三类资源区的地面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分别降低0.1元、0.07元、0.02元,但2016年6月30日之前抢装成功者可享受调整前价格;2016年底,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布通知,相应电价继续下调0.15元、0.13元、0.13元,2017年6月30日以前投运者例外。由此,各大光伏企业为得到较高的补贴,在“6˙30”之前不惜代价掀起“抢装”热潮,冬季赶工、高价采购等因素直接拉高了建设成本。
 
该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国内光伏电站的造价约在8~12元/瓦,使用寿命约为25年,如果因未能及时并网发电导致电价补贴削减,那将无法收回成本。“但谁也不能保证你的电站建成了就能并网。”该负责人说,“国内市场的理论规模可达到上万亿元,但实际情况错综复杂,系统调节能力、电网输送能力不足以及政策过快、过频调整等非技术因素都在影响光伏产业的预期收益。”
 

tg: 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发电系统 太阳能控制器 太阳能led路灯 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 太阳能野外监控系统 太阳能路灯 离网发电系统 太阳能监控系统 太阳能供电设备 光伏控制器 太阳能逆变器 mppt控制器

上一篇:一带一路”下能源合作大有可为-中国太阳能走进非洲 下一篇:瑞士光伏骑士的“一带一路”长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观光”西北新能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