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能源体系加快向低碳化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流方向。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契机,中国光伏企业深耕沿线市场,不但输出了先进的产业和产品,同时也传播了低碳发展理念和经验,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了绿色名片。
企业另辟蹊径应对欧美“双反”
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同年10月,美国商务部作出仲裁,对进口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双反税”。当时欧洲和美国是中国光伏企业最大的两个市场,国际市场环境骤变,整个中国光伏产业陷入寒冬。
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甲治说,欧盟委员会2013年12月起对进口的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最高64.9%的反倾销税和最高11.5%的反补贴税。当时,欧洲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中国超过70%的光伏产品都卖到欧洲。欧盟实施双反后,很多中国光伏企业调整不及时就倒下了。这给整个光伏行业带来了启示:不能过度依赖某个单一市场。
今年1月6日,天合光能控股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厂在越南正式投产,这是目前越南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厂,单体设计总产能达1千兆瓦。去年3月,天合光能在泰国罗勇工业园区建设的工厂投产,总投资额2亿美元,规划年产能为700兆瓦光伏电池和500兆瓦光伏组件。
据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介绍,过去几年天合光能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以及荷兰等地通过投资、合资建设、收购兼并等方式,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原本是为了打破贸易壁垒应对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而建设的,实际上开拓了天合的国际市场。
“原来的一些压力,反而变成了发展的动力。”高纪凡说,“太阳能在拉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借助‘一带一路’的有利契机,我们会进一步扩大新兴市场,进而全球化市场布局。”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记者,一开始,大家担心欧美双反会让中国整个光伏产业垮掉,现在回头来看,由于政府鼓励扶持和企业及时调整战略,中国光伏产业不但顺利闯关,而且仍保持全球领先的优势。
把握机遇深耕“一带一路”市场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晶科能源马来西亚生产基地于2015年建成投产,工厂位于槟城,占地约121千平方米,总投资约1亿美元,现已达到年产能光伏电池1.5吉瓦,组件1.3吉瓦,年产值达4.5亿美元,员工4100人,其中98%为当地招聘。与此同时,晶科在马来基地追加一百余万美元投资,设立光伏研发中心,特别从事光伏组件开发、试验和测试工作。
用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的话来说,“一带一路”建设给光伏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了更多机会。“一带一路”沿线多数为发展中国家,电力基础设施比较差、天然能源少、火电价格高,同时很多地区光照资源丰富,是发展光伏的理想地。晶科将持续推动和当地高等学府及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推进产学互动,普及和提升马来西亚当地人员对光伏应用的知识水平和研发水平。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一带一路”PPP项目典型案例日前申报结束,共有来自央企和地方申报入围的项目44个。
从项目类别来看,有水电站、光伏电站、油气管道、清洁燃煤电站等能源项目,机场、港口、码头等交通运输项目,网络安全、光缆传输、政府光纤宽带等信息化项目,河道综合治理、垃圾发电、清洁水等环境保护项目,也包括产业新城、经贸合作区、空港产业园等园区类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上述项目均为2013年以来启动、对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具有明显作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PPP项目。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组织专家对上报的“一带一路”PPP项目进行评估论证,筛选出若干典型案例进行推广,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
tg: 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发电系统 太阳能控制器 太阳能led路灯 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 太阳能野外监控系统 太阳能路灯 离网发电系统 太阳能监控系统 太阳能供电设备 光伏控制器 太阳能逆变器 mppt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