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模式已经走不通了,需要采取完全理性的决策模式,至少要采取有限的理性决策模式,将污染治理的任务标准定得更高。
———澳门大学教授刘伯龙
2017年空气治理任务的时间节点渐渐逼近,但PM2.5浓度不降反升。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去年下半年PM2.5平均浓度比2012年下半年上升19.0%.
两天前,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针对PM2.5治理情况表示“进入困难期”“进入拉锯期”,希望寻求更新的科学技术来实现突破。当天,南方都市报和广东科学中心联合举办的小谷围科学讲坛,邀请了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府与行政系教授、澳门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伯龙对珠三角以及全国的空气治理政策进行了评估。
刘伯龙认为,目前中国的污染治理政策采取的都是渐进式的决策模式,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模式,对其治理效果:“我没有信心”。他认为应该出台更为激进的政策,制定更高的治理目标才能真正“向污染宣战”,同时建议对污染企业开征环境税,用以补贴和扶持清洁产业。
空气污染太重治理目标太低
刘伯龙认为,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在经济上创造了奇迹,但是也将中国的环境几乎逼到了绝境,中国的空气污染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之一,而且从全国范围看,最近两年,中国的PM 2.5污染越来越严重,雾霾天气越来越频繁程度越来越重。
对此,国务院在去年9月10日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 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P M2 .5)浓度分别下降2 5 %、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但是刘伯龙认为这一目标定得还是太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PM 2 .5的年均值在10微克/立方米、日均值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时,空气才是清洁和安全的。而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4日召开的珠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研发及示范情况大会上,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首席专家钟流举介绍,珠三角P M2 .5去年日均最大浓度值为183微克/立方米,长三角更严重,达到473微克/立方米,最严重的是京津冀地区,为796微克/立方米,是25微克/立方米健康值的31 .8倍。“以京津冀为例,你就算削减了25%,你还有75%,污染还是非常严重的。”
tg: 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发电系统 太阳能控制器 太阳能led路灯 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 太阳能野外监控系统 太阳能路灯 离网发电系统 太阳能监控系统 太阳能供电设备 光伏控制器 太阳能逆变器 mppt控制器